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https://www.055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美国“源创新”大师:下一波颠覆将来自B2B企业

发布时间:2016-07-14 20:46:29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i黑马
导读:小米素被视为“中国版苹果”,大家总称道与它的在线闪购模式和社交媒体营销。然而,你是否知道,小米的这套理念和玩法,麦当劳叔叔早在70年前就用过了?

QQ截图20160704101159.jpg

图片来自别样网

传统的B2B企业,用源创新来突破、改变现有市场的时机已经到了!

编者按

小米素被视为“中国版苹果”,大家总称道与它的在线闪购模式和社交媒体营销。然而,你是否知道,小米的这套理念和玩法,麦当劳叔叔早在70年前就用过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动态创新管理之父谢德荪,在黑马成长营课堂上详尽分享了《未来创业的源创新机会》。在谢德荪看来,在小米的创新型商业逻辑落地的过程中,科技并非关键,是“源创新”颠覆了市场。而传统的B2B企业用源创新来突破、改变现有市场的时机已经到来。

(本文根据黑马成长营课堂实录整理而成,有删节。获取最新的商业智慧、实战干货,欢迎关注、加入黑马成长营。)

麦当劳真的是靠卖汉堡挣钱么?

>>>>  麦当劳和小米都在做生态系统

>>>>  但是,麦当劳是B2B,小米是B2C

>>>>在这个过程中,是源创新颠覆了市场

我们来讲一个故事。麦当劳是做汉堡包的,它为什么要开连锁?

所有的连锁店开始时都是同样的做法,它将自己的秘方包装起来卖使用权,从中收取加工费,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卖。卖完之后,因为秘方需要统一购买,连锁店在原料里头也赚一点钱,就好像我们现在的营销渠道一样。开始的时候,卖得很快,但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有它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利润就比较低,越做越难。

麦当劳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呢?它开始的时候,不是圈地来卖,而是一家家店来卖。它的加盟费才几百块,不赚很多钱。让加盟商把成本降低,一下子就可以转起来。成功之后,这个口碑就走出来了,很多人就愿意加入。

等加盟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它组织好加盟的人,跑到供应商那儿去,说你们可不可以用他们的钱研发新的技术,比如可不可以研发新的牛肉冷藏技术?如果可以的话,所有的商品都从你那里提货。于是牛肉供应商自己去研发技术了。这就使得麦当劳加盟的人可以拥有低价优质的牛肉。

麦当劳又跑到地产商那里去,主要方法是,自己租一个地方,用二手房的方法转给加盟商来获取更高的租金,不单是从汉堡包那里挣钱。等慢慢有钱的时候再购买土地,而做大后,地都不用买了,很多人愿意送地给麦当劳。因为你给它一块小地,周边的地就可以起价。

慢慢地,麦当劳拥有的土地面积在美国所有零售店里头可能已是最大的了。那你说麦当劳是一家快餐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呢?不好说。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在使用这种方法,叫做羊毛出在狗身上。

我们看到,麦当劳的做法先是整合资源提供给做老板的,老板成功之后再整合老板的资源,利用这种上游的人为他们提供新的价值。当越来越多人创造新的价值的时候,成功的老板也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了正向的反馈。麦当劳创造了新的商机,生态系统做得越来越大。现在麦当劳在美国所有的连锁店都是自己的。

麦当劳跟以前的公司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连锁店是先利己后利人,麦当劳是先利人后利己。如果它们每一个都能做起来,滚动就会越来越快,网络效应就产生了。

我把这叫做两面市场,它两方面都是你的客户,它所提供的价值是两方面而不是一方面的。可以说,你一个是受益者,一个是实现者,连接起来使得每个人在生态系统里头都能找到他所需要的价值。

麦当劳最初开设连锁店时用的是不赚钱的方法,以很低的加盟费让利给加盟者,先把客户拉进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吸引客户的平台以及一个房地产平台,把加盟者变为永久的客户,这个平台是赚钱的。那你可以说麦当劳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两个平台。

我们再来看看小米的做法。小米开始时是做一个很便宜的手机,它针对一群发烧友,发烧友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可以做成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一定是针对很窄的客户,一个说好大家都说好。你针对的客户越广,就越没有口碑。麦当劳开始针对的客户是谁呢?是那种以前没有做过餐馆但想做老板的人,这是一个很窄的客户群。

小米也是用手机把粉丝纳入进来,之后从哪赚钱?从后面来赚钱。因为作为同样类型的客户,他们其他需求是差不多的,可以整合很多其他东西卖给他们,包括游戏以及日常用的东西。用手机只是将他们拉近。我觉得这个模型和麦当劳的模型是类似的。很多人说小米玩的是互联网思维,我觉得这不是互联网思维,其实麦当劳早就使用了这种方法。

麦当劳和小米两家公司最初都是从一个很窄的市场进入的,先利人后利己,客户进来的时候不是一次性从他们身上获取什么,但最后都是羊毛出在狗身上。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麦当劳是B2B,小米是B2C;麦当劳off line,小米是on line;麦当劳建起的关系网黏度很高,而小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客户黏度不是很高。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并不是关键,是源创新颠覆了市场。

你的企业怎样抓住源创新机会?

>>>> 创新分为“始创新”和“商业创新”

>>>>商业创新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

>>>> 突破企业的天花板,一定是通过“源创新”

接下来,我讲下创新。

我把创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始创新”,新的东西给我们一个新的可能性;另外一类叫商业创新,它不是要创造什么新的东西,而是要创造新的价值——旧的东西也可以创造新的价值,新的东西可能创造不了价值。

商业创新也分成两类,一类叫做“流创新”,就是在现有价值体系之下,再增加价值。这个流,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节流,即在什么都没有变的情况下,怎样再降低成本。

我们常常做的就是流创新。

那流创新的问题在哪呢?当你做得好的时候,竞争对手可能比你做得更好;当你要做得更好时,流创新成本越来越高,拿到的回报可能越来越少。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开始时每个人都可以赚到钱,但经过一定阶段后,市场状况就会发生转变,造成产能过剩。

另外一类叫做“源创新”,就是提出一个新的价值理念、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可能性。

有的时候,“源创新”未必是一个新技术。但从技术上讲,新的可能性过来时,如果我要打造与体现新的价值,可能需要很多配套的东西将它串联起来,这样才可以将最终的价值体现出来。没有配套的东西,可能你就看不到它的价值。

我常常用的案例是汽车。汽车需要平坦的路,需要加油站,需要很多快餐厅,还需要旅馆,这使得汽车比较有价值,可以走很长的路。如果没有后面支持的话,可能汽车的价值不是太大。

在源创新中,后面的配套就是它的生态系统,一环套一环。好像一个雪球一样,它要滚动起来,就好像自己有生命一样,这叫做生态系统。就像制造汽车需要打造不同的产业链,包括路产业链、加油站产业链,还有快餐厅产业链,那么多的产业链以前是没有的,现在冒了出来,也就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当新的机会来临,每个人做好他的东西,也就是在提供新的流创新的机会。

当新的流创新做好的时候,能产生什么影响呢?结果肯定是让整个生态系统越滚动越快,也是说,源创新要滚动起来,需要流创新的配合。源创新的成功打造,能够提供很多新的流创新机会,而新的流创新机会将使得源创新进一步发展。这两类创新滚动起来之后,就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很多人说互联网是一个新概念,我觉得互联网不是新概念,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如果你做源创新的时候,互联网可以帮你做快一点。但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互联网来推动,主要从销售方面来推动的时候,一个流创新可以加快你源创新的发展。

如果你问我源创新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觉得它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整个可能性如何实现?如果用在流创新那里,你可以增加一点竞争力,但这个过程很短暂,不可维持。如果你用在开山、开路、开拓新市场上,那你可能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于是就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是很重要的。突破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一定是通过源创新。

简而言之,创新能力各有侧重,流创新主要看运营、销售等,而源创新最主要是看对人的理解、资源组合以及提供给人不同的价值。

哪些企业适合采用源创新?

>>>>B2C的重点是模仿

>>>> B2B的重点是源创新的思维

>>>> B2B企业突破市场的时机已到

2004年,美国有人说世界是平的,但根据我最近的研究,世界平与不平,看你做什么。

我发现所有的B2C都不是平的,因为B2C就是给消费者创造价值,但是,第一,价值是主观而非客观的。中国人觉得有价值,美国人不一定觉得有价值;第二,即使价值是一样的,但体现的方法不同。

中国B2C走出去都不成功。腾讯想走出去,不成功;阿里走出去,也不成功。为什么?就是因为文化差异。

但是,B2B不一样,因为你做的东西大家差异化不是很大,不是最后消费者使用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B2B比较平。

B2C的重点是模仿,B2B的重点是源创新的思维。源创新就好像一个大潮流一样,一来的时候,颠覆性地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但一个大潮流里面,可能有很多小的潮流,也提供很多流创新的机会。所以一个大的源创新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机会,一个是流创新的机会,一个是比较小的源创新的机会。

大的潮流就是一个新的可能性,这个新的可能性也许是一个宏观经济的改变。1978年,中国政府提出改革开放,推动了一个大的潮流,创造了很多流创新的机会,中国的企业发展起来了。现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也是在撬动一个新的潮流。

潮流来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抗拒的,但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并且可以塑造它,把它带到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现在做源创新并不是只有大企业可以做,小企业也可以,问题是你们怎么做。

硅谷能够做起来主要是高科技推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并不重视IT,IT对当时的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烧钱的部门,卖硬件出去给人家,很贵且很难去推动。大约在1979年,美国很多500强的企业做了战略转型,外包是他们的转型路径之一,因为外包的时候需要很多信息,IT变为推动公司外包战略的重要用途。

IT的价值很高,因为它是用在源创新而不是流创新上。如果你用在流创新时价值不高,用到源创新时,你可能会突然看到它的价值。

(编辑: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