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https://www.055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商 > 正文

90后说:年轻人创业本来就很「蠢」

发布时间:2016-12-26 01:38:34 所属栏目:电商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我不喜欢听什么资本寒冬、融资不易的事情,资本没有冷,不过是不再蠢,不再往一个值10亿的行业上投资几十个1000万,更不往一个值100万的人身上投1000万,就是这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数据生意、配套设施、文娱内容早就有人垄断了,哪还有多少独角兽的地

  我不喜欢听什么资本寒冬、融资不易的事情,资本没有冷,不过是不再蠢,不再往一个值10亿的行业上投资几十个1000万,更不往一个值100万的人身上投1000万,就是这么简单。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数据生意、配套设施、文娱内容早就有人垄断了,哪还有多少独角兽的地方?

  

90chuanye

 

  这就是创业的生活,年轻人牛哄哄地进来,待得越久,干得越猛,就越觉得自己蠢,越觉得难。只有当你认可了它的难,活下来,带着你的兄弟们挣到钱,才有资本出来吹牛逼!

  如果你还不认识我,我就先自我介绍:我叫阴明,北京人,大人们经常叫我们 90后,海外读了些书,然后回国创业了,做着这个技术的社区 ——掘金。

  前两年,我们这类人挺吃香的,海归、90后和创业都是些流行词汇。可是去年寒冬一来,我身边的几个年轻的创业朋友就都被架在了断头台上。今天一个公司大裁员、明天一个破产、后天一个团队分崩离析,其实创业中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但是大家喜欢看这些,于是就在大家面前出现了这些。

  自己做事儿前前后后也有1年半了,当别人问我“创业咋啦?”或者是“什么是创业?”这类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压抑不住内心的苦笑。这个事情真的讲不清楚,和没创过业的大人讲不清楚,更别说和还未经风雨的同龄人了。你要问我难不难,我倒是诚恳地和您说:“难!为什么难?因为年轻人真的很蠢啊!”

  你很年轻,所以你很蠢。没错,年轻的你无论如何都是蠢的。不管你多么的有自信于自己过往的学习成就,或是年少得志、亦或是天之骄子,只要你的年龄尚且在一个小的区间,就绝对无法逾越在这个残酷世界下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存在现实。

  一蠢:不蠢靠经验,经验靠时间

  当一个年轻人决定在一个行业『大干一番』的时候,都是因为自己某一个专项的能力非常突出,让自己有了发挥所长的自信和勇气。但是,创造事业,尤其在中国,一个人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无短板的情况下在某一个专业下很强。

  我想到这个地方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一个年轻人,而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罗永浩。他性格突出,语言技巧极强,思辨能力超群,同时还拥有数量很可观的信仰追随者。讲实话,在这样一个影响力变现的时代,他是一个绝佳的创业者,可惜他所从事并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行业——手机行业,它却对他毫不客气。制造一款被市场认可的手机及其背后产业生态的公司,需要老罗:

  排出主次:公司利益 > 是非对错的论辩 > 个人的爽

  成为一个企业家: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业绩,服务公司利益

  成为一个管理者:群聚优秀的人才,让大家高效的工作,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接受现实并寻求改变:接受这个傻逼的世界,听从专家的建议,让自己变成一个聪明的管理者

  纠正自己:情怀就是一个赢了的人可以说的话。你赢不了,情怀就扯淡,活不下去,经验就无法积累。一个人的聪明就是另外一种蠢的表现。

  

5788849f793f0

 

  一个人获得的有效经验 / 年龄

  在上图中,我把人群分为了三个主要类别:

  在结束了学习生活的后直接开始创业并坚持的

  先进入了正常的工作,之后开始创业的

  加入并长期从事本职工作的

  这里我就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有效的经验?”简单地讲,就是你获得了对你有益的可以不断解决你问题的行动方法。因此,我首先排除了一些常见但是影响有效经验获得的情况。例如,创业方向、方法完全错误,公司死亡;工作不思进取,糊弄了事;工作单位无法提升个人经验等。另外,这三种成长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在为之付诸努力的前提下,都可以让人拥有富足、快乐的一生。

  此外,这里的有效经验并非只有工作业务能力,还包括与人合作、行业影响、思考辩证、分析形势等等复杂的能力。在标准的正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从事职业的时间变长,有效经验的获得大幅度减缓。俗话讲,就是我在某行业混清楚了。

  

3

 

  一个人的蠢 / 有效经验

  同样,一个人的愚蠢与获得的有效经验的关系与直接与这个人是否『聪明』相关,一个聪明的人总能快速地将有效经验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并减少自己犯蠢的几率。就像是,这个人爱思考、这个人会举一反三、这个人不犯第二次错误、这个人遇到问题尽快解决。这样的表现让他在拥有相同经验的情况下,比其他人更快地变聪明起来,从而让自己在工作里驾轻就熟。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三种获得经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运用经验的能力,人的一生就此发生变化。

  很早开始创业的人,会最早感受到经验不足带来的蠢。且如果他所创造的生意不断前进,则面对的需要经验去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在这样的一个互相作用的马太效应下,越早创业且一直前进的人就会疯狂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减少愚蠢以及再去面对更多的问题。

  相反,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并不具备面对问题并通过经历来减少蠢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不面对问题、不解决问题、不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们的公司很快就会死掉。

  而对于一个正在好好工作的人,他在一个机构里负责一个专项的功能,也同样面对选择:

  他足够聪明,业务执行学习得很快,比其他人都更早的解决了当下工作中的问题。渐渐地,他在当下的职位中做得越来越轻松。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应该发掘这样的人,并提供给他面对个复杂问题提高有效经验的方法,如解决更难得业务问题、或是提升到管理岗位等等

  也有的人,同样聪明,却愿意去选择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更多的经验获取放到生活、家庭、爱好等等方面。这绝非是错的事情,往往他们活得更聪明。

  二蠢 :商业本质本身就是简单、冷酷的

  创业一年半了,我听过很多人讲商业模式、商业本质,直到听了一次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说的话,什么是刚需?

  人们为它花钱就是刚需!记得听孙陶然分享时,恰逢拉卡拉危机四伏,因而他在整个分享过程都透露出强烈的抵触参与的感觉。他面对年轻创业者一波一波的『蠢』问题,一方面难以抑制的流露出小屁孩懒着和你说的情绪,又出于尊重只好解释你的模式不赚钱,还要教育市场,太扯了!

  这句话我深深地写在了我的心里。创造一个企业需要业绩收入,这是根本,但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我坚信: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去解决大家需要的东西吧!

  O2O死了一片,在线教育死了一片,B2B撮合交易死了一片。为什么?因为人们不需要啊!因为人们不需要一个融资上亿,估值十亿,几百号人的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呀!

  我常自己思考,整个互联网做了什么?不过是让信息流通效率更快了,那背后的价值是什么?

  数据的结构化:创业动机

  数据满足用户需求:产品、服务

  数据组合利用:商业化

  那些价值高的公司,到底做了什么?他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数据去商业化:

  Google、百度:网页内容的结构化;搜索引擎利用;需求挖掘及排序带来的广告收入;

  腾讯、Facebook:人数据的结构化;即时通讯、社交信息流;高粘性产品及精准用户画像带来的广告收入;

  Alibaba、Amazon:商品数据的结构化;购买商品;商品购买带来的销售额。

  还有千千万万的互联网公司基于这样的逻辑,寻求某一数据结构化的方式,然后服务于具体需求,并在聚合了相关数据及用户的情况下在组合利用中获得收入。如:餐厅、电影院、美容美发的商户地理位置数据;音乐、电影、图书的文娱数据;车辆、居所、飞机等生活数据。

  那么所有的创业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决定去统治哪一种数据,结构化的方式是否够好

  以怎样的功能来获得数据,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来聚集数据

  如何将数据重组利用来获得收入

  

578884a14f19a

 

  一个互联网公司通过一种产品业务高效获取、甚至垄断一种数据,从中获利。如果公司模式可以同样获取另一种数据,则商业价值更大。

  而一个现实世界的『巨头』往往拥有:

  在群聚某一个巨大量级的根本数据,甚至是所有数据本身

  他的产品本身就是产生、聚集此类数据最快的方法,在数据层获得了垄断

  探索到了利用数据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

  如果这个公司,还能从某一数据横切到其他数据集获得垄断,那就更厉害了!是的,互联网的世界就这么简单、冷酷无情!

  这其中,有几个商业模式是特别的:

  服务于互联网的技术工具:计算、带宽、存储 ...... (和传统商品一样)

  游戏:虚拟数据、基于虚拟体验的各种需求满足、虚拟货币、商品内购的收入

  内容:从博客、微博、独立博主、微信公众号 ... ... 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是不灭的,因此很难有一种数据模式可以完全结构化内容数据,并满足集体的需求。

  这里我暂时不多做分析。

  那么很多创业者、创业公司、投资人,到底错在了哪里?

  错在了选择的数据集不够大,用高额的公司运作成本养一个小型数据,收入赶不上开支;

  错在了产品的功能获取数据效率低,不能以现有数据获得更高数据;

  错在了数据尚未到达可以垄断变现的时候商业化;

  错在了数据已经有了商业化价值不商业化;

  错在了数据垄断后本身的价值之于一个行业不足以商业化。

  互联网行业的垄断,就是对于数据的垄断。

  举个例子:毕老师 · GradChef

(编辑: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