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https://www.055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1300万日活要如何变现?分析完知乎后有这些见解

发布时间:2016-06-06 13:06:32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面对知乎用户群和流量爆炸性增长,如何变现成为知乎CEO周源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并且,知乎推出了新产品——一款实时问答的产品“知乎Live”,这是一个“一对多”群组问

如上,发现的主板块在左边,分为“编辑推荐”“今日推荐”“本月最热”占了70%,“编辑推荐”也是属于上述首页中改进的那样,第一条重点显示,后面只列出问题。右边是“热门圆桌”“热门话题”“热门收藏”,收藏是用户收藏的一些话题、问题等等。

消息

知乎盈利模式 知乎live 产品运营 网站运营

知乎的消息页面,分为三个版面,“新消息”页面、“新关注的人”页面、“收到的赞同、感谢”页面,消息界面作为悬挂式小窗口,整体很简洁。

个人主页

知乎个人主页大致分为5个版面:“个人资料”、“个人回答”、“个人主页”、“搜索用户问题和答案”、“关注人和被关注信息”和“关注话题”。

在“个人资料”版面,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查看详细资料”查看用户“个人成就”(包括获得“赞同”数量、“感谢”数量、“收藏”数量和“分享”数量等)、“职业经历“、”居住信息“、”教育经历“4个方面信息。知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编辑我的资料“完善以上4个方面信息。左中间是“擅长话题”,可以设置自己所擅长的话题。左下方,为“个人回答“版面,是用户对相关问题回答信息(按照赞同数量降序排列或按照回答时间顺序由近到远排列)。以上”个人资料“和”个人回答“两个版面能占到整个70%位置。在“个人回答”下面,是知乎最新动态,用户提的问题、回答、收藏和日志信息汇总。右侧位置分别是用户个人关注人或被关注和关注话题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相关图标,一键链接具体板块中。

5、商业模式

随着雅虎最初以搜索付费,到Google的搜索免费——以搜索广告盈利以来,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越来越丰富,也富有创新化,但是基本的模式没什么太大变化,但着眼于社区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依靠丰富的流量,进行广告展示盈利;另一类是如IAP、增值服务、虚拟商品等项目收费。

但是应用到知乎上的实际情况,由于人们在知乎上写下回答是认知盈余,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价值、获取自我认同感,而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进行一些问答的增值付费服务,必定会毁掉知乎“表达、认同、沟通讨论”的文化。

随着知乎放弃实名制开始,知乎与招聘网站合作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所以知乎不会向着LinkIn的模式去发展,不会通过这一方面的猎头服务进行盈利。

知乎也试过众筹出书,通过“问答+知识出版”形成线上线下封闭体验,一年也销售了进10万本书,同时,知乎也与作者合作出知乎电子书,但是出版税太低,仅靠出版获得利润难以为继,目前看来不能成为知乎的主要盈利模式。

知乎举办过多次的线下活动,都很成功,比如上个月(5月14日)的第三届知乎盐club,是一年一度的知友盛会,会上邀请优秀的知乎回答者分享,邀请著名作家、音乐人、CEO等演讲和分享,和颁奖典礼。其实这样的知乎线下活动,更多的是塑造知乎文化、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不会成为知乎的盈利方式。

愚人节那天知乎新上线一个功能,叫值乎,这是知乎的又一次商业上的尝试。用户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而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从某一点上,这种尝试像极了招聘信息——看准网的模式,坚持内容为王,用户发布信息之后(大部分是面经、工资等),其他人需要支付积分才能看到信息。网友评论,愚人节上线这个产品,先看看大家的反应,要是不错就继续推广,如果反响一般,就说是愚人节玩笑。

说回来,很多人觉得知乎上的商业逻辑会依然是走广告路线,知乎之前就在侧边投放过广告,但是看得出知乎上的广告投放是十分慎重的,稍微有不符合大众口味的广告,或者投放位置影响视觉感官,便会让知友心生反感甚至厌恶。但是知乎在原生广告方面会有更多的投放,知乎CEO周源也提到过,“商业逻辑千百年来是有被尊重的地方。我觉得还是得值得深入思考,还是要多想。我们做原生广告这件事,不用藏着掖着,就是要认真做。” 好的原生广告投放能从投放介质、App用户体验、广告内容等方面考虑,会让访问者觉得这种广告会成为App内容的一部分,如微信里面的视频内容广告,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以及Twitter里的tweet式广告,知乎中也可以考虑投放一些有趣的益智页游。

知乎也可以与相关线上/线下书店、杂志、报刊媒体合作,当读者在实体书店看到一本有趣额书时,可以扫描书旁边的知乎二维码,关注知乎上的知友对书的评价以及知乎电子书,下载下来随时阅读。

知乎盈利模式 知乎live 产品运营 网站运营

(知乎上的广告)

知乎盈利模式 知乎live 产品运营 网站运营

(微信中的原生广告)

6、运营模式

知乎的最初的运营模式是采取通过熟人邀请+实名制(或者其他社区如微信、QQ、微博等的ID),通过发邮件邀请好友,在上线的前两个星期内邀请到约200人,多数是创始团队的朋友或同事,大部分都来自IT这个圈子,还有一些媒体人、评论员等,但是外界很难拿到邀请码,这种方式着实比较低调,也“非常封闭”,以互联网名人@李开复投资为引导,后又邀请一些名人加入注册,如小米CEO@雷军、搜狗CEO@王小川、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等,并且他们都选择知乎作为自己的首选发声渠道,保证了社区用户的精英化和回答问题的质量,维护好自身的口碑与良好的形象。

后来随着知乎开放注册以来,每一个加入知乎的普通新用户可以依据优质的内容而获得关注,获得和已经是大V级用户同样的曝光机会,比如举办线下的知乎盐club活动,给产生优质内容和获赞数多的用户奖励。因此,新用户可以很快的融入到知乎社区中。此时的知乎,开始从问答内容运营,过渡转向为用户运营,打造社交化氛围,逐渐呈现出讨论气氛和群聚效应,舆论领袖的势力越来越大。知乎通过这种方式发掘了一批批低调的深度用户和普通用户,通过问答产生优秀内容而成名,成为知乎的核心竞争力,让知乎进入一个社区的模式。

其实,在最开始的Quora诞生时,这个产品的基因就是通过问答这种模式呈现内容,这种UGC的方式让周源看到了社交潜质,互不相识的一些人由于关注了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圈子而产生一种新的关系,经过更多问题相关的重叠内容而相互熟悉、了解、崇拜或相知,形成一种奇妙的知友关系。更人性化的是,在关注问题时,回答也是通过社交机制产生,社区的群体共同投票去判断回答的可信度、接受度和质量。这样,人与人之间关注、邀请回答和私信,发现问题和形成答案,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相互之间的就形成了社交属性。

其外,知乎日报和读读日报的运营也是一种体现。知乎日报由编辑编辑筛选每天来自知乎社区的精彩热点和文章,可以激励用户UGC的积极性,其登录方式可以有第三方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这就是为了吸引知乎以外的用户和非注册的游客来阅读和使用;而读读日报更是采用“人人都是文章编辑”的模式,依靠懂的人来推荐和分享,这可以有效的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参与的积极性,类似于网易云音乐歌单的推荐功能。

7、那么,我的看法是

在说明这个部分之前,先来看几个问题:

你会继续使用这个产品吗?

你会更多地使用它的什么功能?

这些问题根据个人的喜好,答案也许不一样,喜欢追求刺激和卓越的人就会经常去寻找更多新奇的产品满足需求或者惊喜或者新鲜性,或者不喜欢找寻的人就随便用一个将就,哈哈。

从上面的第一个问题中我们谈到用户粘性。上文提到,知乎的优质用户在流失,高质量的用户比例越来越低,社区中灌水的越来越多,干货越来越少,刷出的创新内容越来越少,随时打开一个首页,都有几个太“常见”的问题,有沦为“网民游乐场”之嫌。

一个社区的平均用户的水平可以决定一个被普遍采纳的答案的水平,专业问题的讨论只限于在科普。所以当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对的是一群不在统一水平的“小学生”,难以找到棋逢对手的知音,他们又无能为力,只好选择隐退或者移至门槛更高的社区。

所以,对此,我的建议方法是,借助于Google公司IPO的经验(Google上市时将股票分成投票权不同的两种A和B,A股的面值是B股的30倍,投票权却是B的200倍,由于A股价值太高,一般散户无法购买,这样就免于受华尔街和散户的“控制”),给大V们定义高的投票权(点赞),这样对于某一问题的回答,大V们能得到足够的优待,他们能够辨别回答质量的好坏而决定推荐与否。内容质量的提升也会留住普通用户并不断吸引新客户。

知乎盈利模式 知乎live 产品运营 网站运营

(在知识更趋于广度之后,知友谈论的问题更“奇葩”)

就我个人而言,我青睐知乎圆桌。

(编辑:网站开发网_马鞍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